“人间已滂沛”的出处是哪里
大家好呀,今天我们要聊的是“人间已滂沛”这个成语,这可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老先生的作品呢!这个成语出自他的诗《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》,听起来有点高深,但其实它背后的故事可有意思了呢。
首先,咱们得了解一下刘禹锡是何方神圣。这老兄可是唐朝文学界的扛把子,号称“诗豪”,人家不仅写诗厉害,还爱搞政治改革,可惜最后被贬了,但这并没有浇灭他写诗的热情哦!
那“人间已滂沛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这句诗描绘的是他登山遇雨的情景,诗里的“滂沛”形容大雨倾盆,人间仿佛被雨水覆盖。可是在山顶,却是另一番景象,阳光明媚,云彩变幻,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有意思的是,这诗句不仅仅是写景,还暗藏着他对人生的感悟。人间虽然风雨交加,但换个角度看,山顶依然晴朗,这不就是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,也许世界会更美好嘛!
不过,有人可能会问:“古代诗人为啥总是喜欢用天气来表达心情?”其实,这可是一种高明的比喻手法哦!就像“春风得意”形容心情好,“愁云惨淡”形容心情差,天气和心情总能产生奇妙的共鸣。
再想想,如果在现代,“人间已滂沛”可能就被用来形容社会动荡或是人心不安呢?真是个灵活又深奥的成语啊!
最后,刘禹锡告诉我们,无论遇到什么风雨,换个高度看看,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!这不仅是诗,更是生活的智慧呢!
“人间已滂沛”出自唐代刘禹锡的《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。
“人间已滂沛”全诗
《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,因以赋之》
唐代 刘禹锡
清晨登天坛,半路逢阴晦。
疾行穿雨过,却立视云背。
白日照其上,风雷走于内。
滉漾雪海翻,槎牙玉山碎。
蛟龙露鬐鬣,神鬼含变态。
万状互生灭,百音以繁会。
俯观群动静,始觉天宇大。
山顶自晶明,人间已滂沛。
豁然重昏敛,涣若春冰溃。
反照入松门,瀑流飞缟带。
遥光泛物色,馀韵吟天籁。
洞府撞仙钟,村墟起夕霭。
却见山下侣,已如迷世代。
问我何处来,我来云雨外。
作者简介(刘禹锡)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